一米范文实用范文>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最新7篇)

发布时间: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一米范文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最新7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一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参与进课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以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点要放在学生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上,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展应该符合本学科特色,为学生打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奥妙与乐趣,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地理知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应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在进行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课程的讲解时,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分析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于大气气候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以及关心爱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堂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教师可以循循善诱,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与学生互动如“同学们,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们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大家有没有想过光照角度的不同对于地面所获热量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吗?”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引出“太阳高度角”这一关键概念。这样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来讲,地理图像是初中地理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地理图像包括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这些表格,教师就需要用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地理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有意识的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灵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案例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探讨交流,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另外,“分析综合教学法”也是初中地理课堂中十分值得提倡与推广的方法之一。“分析法”就是将整体分解为若干要素与部分,“综合法”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与综合法相结合是我们掌握许多地理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我们在确认某地理区域准确位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所给区域的经纬度、所处半球位置、海陆相对位置等入手进行研究,而要进行如“中国的密集型工业分布特点”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交通位置、地形、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针对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要做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不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海陆变迁”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如“六大板块中哪个版块基本上是海洋?”“我国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形成小组意见,鼓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去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小组其它成员可以在台下进行适当的补充。在一组陈述完以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踊跃进行提问,由主讲小组进行回答,对于学生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这种互动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踊跃的表现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宏观上对课堂进行把握,有效的推动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初中地理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于我们知识的学习以及关心爱护地理环境习惯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要突出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初中地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二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形教学上,可以运用地图这项工具描绘出很多地理图像,例如: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等,在多数时候也是地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直观的认识到地理课程内容,并且能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掌握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足够细致的发掘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将地图等地理工具进行灵活有效的利用。

2.利用举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

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以一种灵活多样的举例模式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欧洲各大地形体系中时,可以了解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形式,并且通过掌握国家的大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自然、经济风土人情,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了解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列举世界各大地震板块和火山分布的知识点,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板块与火山分布的对比,找出各自特点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很快很容易就得出板块交界处就是火山和地震的密集区这一知识点。又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挥自我思考的能力,促使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这就突出了新课改下要求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

3.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充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三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传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给所有学生一起讲课,时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地理基础知识差并且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比较抵触,教师认为辅导这些学生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自信,整个课堂就成为教师和几个好学生的舞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分层次地、为每个学生设置单独的个人目标,上课过程中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由传授学生知识,变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牢记知识内容。比如地理教学中会讲述风的成因,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温差的存在,从而引起冷热空气流动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风进行成因解释,不仅用到了所学知识,也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习动力。

2.2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教学忌好高骛远,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一点一点教学,并且注意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用小笔记本或卡片将学习的知识记下,放在口袋或者贴在桌面,时常复习,积累知识。

3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并且容易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发表自己对地理或者其他问题的看法和言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传统粗暴的处理方式,要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内外创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4结语

初中地理类论文 篇四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

1-2-2 学位论文的重要性

1-2-3 选题的重要性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1-5-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1-5-3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技术路线

2-2-1 研究思路

2-2-2 样本获取

2-2-3 样本分类

2-2-4 分类说明

第三章 近十年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3-1 研究数量变化

3-2 研究领域分析

3-2-1 研究领域以中学地理教育为主

3-2-2 研究方向重教学与课程,轻教师与学生

3-2-3 研究领域广泛

3-3 典型性选题分析

3-3-1 新课程理念

3-3-2 教学模式探究

3-3-3 教学目标

3-3-4 课程研究

3-4 五所学校选题特点

3-4-2 东北师大的论文选题注重非知识性目标

3-4-3 华中师大的论文选题教学理论研究比较突出

3-4-4 陕师大的论文选题注重在传统中寻求创新

3-4-5 北师大的论文选题注重案例研究

第四章 地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主要问题

4-1 选题避重就轻,存在畏难心理

4-2 研究对象针对性不明确

4-3 部分选题缺乏创新性

4-4 论文题目相似,研究程式化

第五章 提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培养对策

5-1 加强基础理论学习

5-2 注重教学实践研究

5-3 完善导师组建设

5-4 抓好论文开题报告

5-5 做好问题调查反馈

5-6 促进合作交流学习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五

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列事物、堆砌地名的现 象。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不重视认识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 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指导思想和依据原理

首先,心理学表明: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通过将知识信息加以组织与编码储存在大脑中,待需要时提 取的。这些信息越有序,越能表现各种各样的联系和线索,就越利于储存和提取。正如布鲁纳指出的那样:“ 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注重各区域地 理事象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学习,是符合人的认识 过程和思维规律的。

第二,按照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的诸矛盾中都有起决定因素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 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地区,尽管地理事物和现象浩繁复杂,但总有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和 共同特征,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就能使教学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优化教学过程。

第三,就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而言,任何地区都存在着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各个地区又存在着区域分异,从而形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这些都使我们能够将看似零散的内容贯穿起来,找到它们之间或鲜明或隐含的内在联系。

第四,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区域地理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传授地理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 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为此,就要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 角重新构组教学内容框架,建立一个人地关系的结构体系。

二、操作方法和教学要点

1.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

(1)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故而往往从这里入手,按照各地理要素 间的逻辑关系,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 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教材是由“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我国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和“主要交通路线”五部分组成的。按照自然特征对农牧 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气候干旱”应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深居内陆”是形成区域特征的主导因 素。

(2)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 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相关的知识系列。

如:《巴西》一章是以“热”和“大”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形成了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两条主线, 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贯穿人地关系,建立网络结构

一个区域不论地理事物多么繁多、内部联系多么复杂,但都离不开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的 结构体系。这正是新教材教学原则、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地理结构教学的主体核心。因 此要围绕人地关系这个主题,将知识系列与知识系列归类连网,找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建立环境—资源—人 类活动的教学结构。仍以巴西为例,将上述内容横向归纳,就会清晰地表现出这一结构体系。

2.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

(1)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首先要以充实的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使地理知识“理”性的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之上。 为此要充分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象等资料,以及投影、录像、电脑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

区域地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实际上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这里还必须有教师启发引导的 连续性问题。它是控制学生思路,训练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极重要环节。问题的设置应将整体教学内容 串联,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问题的切入既可由基本点出发,推衍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逆向联系 ,追本溯源。

总之,丰富的资料与精心的设问,往往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使学生形成一种在地理事实基础上的感知、 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式学习。如: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就是通过一系列资料 与问题逐步得出的。

(3)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区域地理丰富的内容还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和课堂活动形式的不同,其中尤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区域位置和地理事 物的分布应进行读图填图的训练;分析综合地理事物特征和成因可采用分组讨论;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途径 可进行“地方官”角色的扮演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增长能力、树立观念。

(4)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原有的知识系统就是 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只有懂“理”才能晓“地”。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解 决问题。

(5)采用纲要信号的板书结构

这种板书一般可分为文字框架式和图象符号式两种。前面谈到的巴西属于前者,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图示 的中国农业,是以图像符号表明我国三大农业区的自然条件、经营方式、作物种类、优良畜种等方面的知识, 是在学习完中国分区地理后复习中使用的。课堂上边复习边画,形象直观、高度概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6)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

前面已经谈及,学习区域地理不仅是掌握区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 口观,懂得协调区域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每学习一个区域,都要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线索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否协调,评价 人类活动是否合理,注意从中借鉴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三、教学意义与优势

实施上述区域地理人地关系结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人地关系的结构教学贯穿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建立 点线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利用图表的技能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等罗辑思维能力以及 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3.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人地关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结构网络的建立,使学生自始至终受到爱 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资源、人口、环境观的教育。通过评价、分析区域问题和发展途径,更能 使学生从小树立人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

4.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

5.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区域地理知识的系统、简化,板书的条理、精炼,使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 ,同时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而知识容量和深度却大大增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时间一般可 缩短到原来的2/3甚至1/2。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成绩由70分左右提高到80分以上。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篇六

1.1重视度不够

现今的地理教学虽已关注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但仍然将工作重点放在地理考试成绩上,单纯以考评成绩作为衡量地理学科教学效果或者环保意识培养效果的唯一工具,并不客观。学生只是从理论上了解环保确实重要,了解的途径又只限于教材、报刊或网络,离环保教育的总体目标差距仍然很大,不容乐观。再加上行为缺乏主动性,参与度较低,单纯理论教学无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也是推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

1.2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脱节

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按时按量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是地理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教师往往在知识点的记忆和做题技巧方面大量下功夫,重视成绩而忽略学习过程,重视环境知识的讲演而忽略现实不良习惯与环境困境的关系,使得地理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相脱节。

1.3课堂教学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往往是培养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甚至可能是唯一途径,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环保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理论过多实践太少,参与度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

2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环保教育缺乏空间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地理教学作为非重点课程,本来课时量就不多,再加上考试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环保意识的教育缺乏空间,不少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和时间学习环保、实践环保。甚至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语数外等重点课程的成绩,挤占地理、历史等科目的上课时间或复习时间,环保教育更无空间可言。

2.2环保教育主体地位不明确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坚持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线索,知识点以宇宙、地形、气候、水域、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发展、交通、城市、能源等社会要素构成,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以个别章节呈现,篇幅较少,使得学生对其了解不多,甚至直接略过不学,这都说明了环保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2.3师资不足

本文前面也提到地理本身属于学生或学校关注度略低的学科,学校或教师往往以完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目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地理教学仔细研究,重视度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也导致了环保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投入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在地理学科方面依旧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机制,重视度不够。

2.4形式大于实际

正是这种应试体制使得高中生在面对高考压力的情况下,又要搞好学习成绩,又要分散注意力在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尤其是实践活动的开展,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同时搞好学科教学和环保实践活动,其实是需要各部门和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成绩,不然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实际的困境。

3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

3.1培养教师能力

教师是地理教学的主体,培养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一位合格的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向学生传输地理知识,更要注重自身地理知识的再培训再教育问题,以及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的改进,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的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视觉素养教育理念引入地理教学中,由传统的知识点灌输变为知识点与现实的结合,利用PPT教学、动画教学、影视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自主去学,而非单方面的“被学习”。

3.2深入研究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地理知识,举一些典型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身边人口、资源和环境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让他们主动关心周边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园,使环保意识时刻穿透于学生自己的周边,而不是觉得距离遥远,无关自己,从而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3优化课堂教学

既然课堂是学生接触环保领域的最为直接的第一形式,那么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步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到基础的地理知识学习中,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入,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强化环保意识。

3.4重视课外活动

单纯的理论教学导致环保教育流于形式主义,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一定的相关课外活动,重视课外实践。可以考虑开设环保知识主题讲座,可以邀请权威专家定期向学生讲解当前环保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把环保的新理念、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考虑增加教学投入,多组织环保方面的报刊杂志的课外阅读和交流活动,既能丰富视野,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

3.5开展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组织师生一起植树,“节水日”组织学生学习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同一个地球”的宣传工作,或者配合相关环保部门,联合组织环保活动,发现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劝阻和制止,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环保习惯,自觉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4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字 篇七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建立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积极开展思考主动探究教学问题,属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建立轻松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本文研究了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好教学疑问,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而进行动脑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把自己已经掌握和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性地选择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1]。问题情境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堂提问,而是需要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肯定也会有开采空的一天。中东是石油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如果中东没有了石油,那么中东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能够了解困扰中东地区多年的经济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利弊关系。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国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争取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国家经济的提升。

2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式

3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跟我们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教师需要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通过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点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地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们寻找青藏铁路修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中展示出来的:“在高原上建铁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开始自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一部分学生通过开发青藏高原的资源角度入手,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还有的学生则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探究。应用多媒体信息还能够给学生们展现出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跟生活实际的结合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3]。

4创设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本当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找寻相关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习《石油、天然气》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带经常会发生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最近科学家们在附近海底发现了天然气,从而推测出是天然气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导致船只的沉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意识。

5结语

情境教学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情境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英冠。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xx,(16):88-89.

[2]陈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xx,(5):58.

[3]江文涛。浅谈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18):63.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相关范文

145 310411